“生態浮島”是一種利用生態工學原理降解水中氮、磷含量的人工浮島。按照設計要求,植入搭配的水生植物,讓植物在類似無土栽培的環境下生長,植物根系懸浮于水體中,人工生態浮島廠家介紹這樣能有效降解水中的COD、總磷氨氮、有機物等,達到改善水質的效果。
人工浮島可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,植物和水不接觸的為干式,接觸的時候為濕式。它們可以種植大型木本植物和園藝植物。這種組合構成了鳥類生活的好住所還起到了美化景觀的作用。然而,浮島對水質沒有凈化作用。通常,這個大型的干式浮島是由混凝土或泡沫聚苯乙烯制成的濕浮島。
該島分為一個有框架的島和一個沒有框架的島嶼,濕式浮島是有一個框架的。據統計,框架通常由纖維增強塑料、不銹鋼和發泡聚苯乙烯、特種發泡聚苯乙烯加特種合成樹脂、混凝土等材料制成,目前濕框架人工浮島的施工案例較多,占無框浮島的7%,一般采用椰子纖維編織,景觀和環境相對較軟。不怕相互碰撞,耐用性好,用合成纖維作為植物基質,然后用合成樹脂包裹也是很有用的。
生態浮島是由人工設計建造,漂浮在水面供動植物、微生物生長繁衍、棲息的生態設施,通過植物根系的吸收、吸附和物種競爭機制,對改善封閉或循環差的水體水質具有較好的作用,是一種成熟且廣泛用于水質凈化的生態治理技術。